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在大战大考中交出“新基建”答卷 |媒体聚焦
编者按:2020年4月3日,《光明日报》红船初心特刊,以1篇主稿报道+2篇专家点评方式,整版报道了集团公司在大战大考中交出“新基建”答卷,为双胜利插上数字化翅膀的典型做法。
央企的命运,向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的人民战争,也是中央企业积累多年的“新基建”发挥效能的一场实战大考。
这一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履行中央企业使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通过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快速反应,主动作为,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交上了一份数字化能力建设的优
数字时代的抗疫担当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是一场典型的数字时代抗疫战争,也是“新基建”发挥效能的实战演练。“中国电科要主动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优势,以更有价值的方式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表示。
在疫情发生初期,中国电科党组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发挥所长,用长期积累的数字化手段支撑国家和地方构建数字疫情防控网,第一时间开发上线了“密切接触者测量仪”,随后又推出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被广泛使用。
中国电科“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一经公益推出,便广受好评,为全国抗疫复工作出重要贡献。该系统受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重点企业、高校、银行、事业单位等用户关注和欢迎,广泛应用到复工复产复学之中,累计服务3000多家企业或部门。截至3月底,仅“密切接触者测量仪”累计提供服务已逾4亿人次。
这只是中国电科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抗疫复工的一个侧面。早在1月31日,中国电科就成立了近200人的“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中国电科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作为技术总指挥扎根现场、集中研讨,组织电科院、太极子集团、智慧院、电科云公司等系统内单位,以及中科院系统、高等院校、民营企业等优势力量,并协调国内传染病医学专家,快速构建疫情传播预测与接触者分析模型,快速打造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向全国公众开放、公益使用。
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网络通信子集团54所高分卫星任务管理项目团队接到国防科工局重大工程专项中心调整高分卫星任务的命令。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技术支持调整任务命令,规划高分七号卫星在轨测试任务,认真核算高分卫星运行过顶时刻和立体成像载荷的前后视相机成像工作任务,统筹星地资源编排卫星业务测控计划、地面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计划,及时准确地保障了高分卫星执行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的遥感任务。
中国电科莱斯子集团信息民航空管团队组建了“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小组”,为各地空管装备提供24小时的技术支持。部分团队队员坚守在北京华北流量项目现场,有效保障了全国民航运输的正常进行,并为防控物资运输做好优化保障。同时,围绕接到华东空管局关于上海区管中心应对防疫工作的应急技术改造需求,赶赴上海区管现场进行区管席位改造工作……
中国电科网安公司团队利用“超分视频增强”技术在公交车视频高清还原上大展身手。针对因公交车视频不清晰,部分乘客难以找到的难题,网安公司紧急成立抗疫科技工作小组,加快和优化系统算法,并积极推进解决方案的规划论证,成功利用“超分视频增强”将不清晰的公交车视频进行高清还原,有效解决寻人不便问题。
“新基建”效能的实战演练
“云监工”是本次疫情防控中诞生的新词汇。曾经一度,亿万网民通过直播镜头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度“云监工”。这场直播是中国电科海康子集团与央视网合作开发项目。在该项目中,海康子集团是关键设备提供商,负责提供前方信源感知接入设备的服务支持,将视频流接入至央视网的“直播中国”平台,从而让全国人民通过直播,看到最前线的战疫进展。
除了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工地外,通过直播平台,网友们还可以看到多地“小汤山”模式的医院建设过程,例如郑州“小汤山”、黄冈“小汤山”等。北京新发地蔬菜市场也加入到了直播当中,让全国网友一起来“云监工”农副产品的安全供应。这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中国电科科研、技术、生产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如果说构建数字防控网是“神经”,那么各种特种装备设备则是形成支撑的“骨骼”。为满足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中国电科所属成员单位主动作为,垫支生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关键技术产品供应。针对轨交、医院、监狱、企业、学校等不同应用场景,中国电科将“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与红外成像技术相结合,推出“全过程无接触测温安检、安防一体机”“复工通”“开学通”“监所防疫小战士”“防疫通小战士”等设备产品,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复学提供科技支撑。
“新基建”的价值,在于用而不在于建。截至3月底,光电公司启动战时应急模式,自筹资金研制生产红外成像设备,累计交付新型红外成像仪1000余套,满足了武汉、北京等城市火车站、飞机场,以及地铁、公园、医院等重点场所需要;电科院“电科鸿雁”无人机智能管控系统向武汉金银潭医院紧急投送防疫物资1787次,累计投运医疗物资6.15吨。与此同时,作为国内最全的配套电子组件及电子器件供应商,声光电子集团、博微子集团等还加大红外温度传感器、印制板,以及红外探测器用管壳、医疗设备用变压器、精密配电装置和UPS电源、核酸检测仪器POCT控制板、视频终端设备和交换机等关键零部件与设备,全力打造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的“坚固防线”。
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
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考验着中央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这场战疫之中,中国电科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力,把十几万名员工拧成一股绳,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展现了大国重器的使命担当。
疫情暴发伊始,中国电科党组就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务必抓深抓细抓实,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董事长熊群力担任组长,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吴曼青,党组副书记、董事胡爱民担任副组长,全面统筹、领导全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起,集团公司党组第一时间进行学习研究,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全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作出7次部署,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做好自我防范的同时全力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
精锐出击,勇当先锋。以“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攻关为例,是一支将近200人参与的联合团队。这是一支以90后博士为重要骨干、平均年龄不到33岁的团队。中国电科本着“实战之中出人才”的理念,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放开手脚让他们展现才华。
“我行!”“我行!”“我行!”这是“一网畅行”大数据攻关团队成立之初,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微信群刷屏的文字。“当初在微信群里发出‘召集令’时,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恰逢春节放假,许多人都已经做好了回家乡的准备,有的已经踏上了归程,在此时召集大家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大数据攻关团队临时党支部书记、中国电科科技部副主任张龙说起当初的情形依然有些感慨,这些平时就招之能来、来之能战的技术骨干,此刻说出简单的“我行”二字背后,是内心坚定的信仰,也是长久的党性浸润。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产品早一天上线,就能早一天为抗疫贡献力量。项目组成员非常清楚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基本任务分工确定后,每个人都是不必扬鞭自奋蹄。张龙全天候扑在研发现场,和大家一起争分夺秒。这期间,所有人的时间不是按天计算,而是按小时按分秒。
2月3日,经过将近100个小时的鏖战,“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成功部署上线,为快速找出疫情传播链条里的“B”角色提供了技术手段。接下来25天时间里,项目组又连续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应用,形成了大数据抗击疫情的“全家桶”。
“我们或许不是白衣天使,但同样是在与死神赛跑,我们决不能输。”电科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达从初五之后就开始上岗工作,团队工作到几点他就盯到几点,有问题随时解决,有需求及时响应。这是一名项目负责人的责任驱使,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巨大挑战面前的率先垂范。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党组织发挥了强大的导向和凝聚作用,会聚了最忘我、最敬业的党员团队,拥有了最先进、最适用的技术,中国电科才能在这次大战大考中,书写国之重器的忠诚篇章,践行了“顶梁柱、顶得住”的庄严承诺,彰显了央企“新基建”的实战效能。
专家点评
在特殊战场 用行动书写忠诚担当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是检验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成效和企业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大考。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电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切实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勇挑重担,敢打硬仗,勇当战疫情的排头兵、稳经济的“压舱石”,以实际行动印证了中央企业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关键时刻听指挥、来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的赢,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及其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就是这样的“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中国电科的实践证明,一流企业需要一流党建,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企业,只有坚持党建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确保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我们要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胜利,面对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的风险挑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坚定不移地把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之重器。
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必须时刻向党中央看齐和靠拢。中央企业各级党组织必须把党建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使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同党中央想在一起、赶在一起,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从而真正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党建工作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疫情当前,中国电科围绕大局担当尽责,急防控工作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主动策划,积极作为,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在大战大考中持续发挥央企“顶梁柱”作用,在关键时刻“顶得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搞好国有企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定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坚持把央企党建做细做实做强,切实发挥好中央企业“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党建与业务进一步深度融合,中央企业必将释放出更强的红色竞争力,为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许耀桐)
厚积薄发 彰显新时代新活力
近期备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莫过于“新基建”。“新基建”之所以火爆,一个原因在于疫情防控期间,数字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远程医疗到物资配送,从政府决策到复工复产,从线上学习到社会运转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凸显了“非常”之功。一句话,经济社会,没因物理隔离而停摆,“新基建”提供的信息化平台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什么是“新基建”?按字面理解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其本质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入信息化时代,光缆、移动通信等网络设备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治理能力现代化、资源高效利用、社会高效运转,样样需要“新基建”赋能。
与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相比,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一场数字时代的抗议战争,大量的行为轨迹都已被数据化,有充分条件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精准防控。与此同时,基于全社会数据化、智能化建设的发展基础,很多新技术、新产品也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供了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一些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中央企业厚积薄发勇担责任、发挥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优势,不仅自主研发多款“神器”,还为各行业复工复产提供数字化平台,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疫情就是命令,就是开战的信号,更是迎战的号角。在这种情况下,谁能脱颖而出,比的就是实力与储备,看谁能厚积薄发。多年来,国家支持中央企业发挥在那“新基建”到底有哪些效能,中国电科在大战大考中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解答。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双胜利”,中国电科强化了阵地建设、融合了科技服务、提升了共建格局,进一步确保贯彻中央精神更有深度、助力民主服务更有温度、移动经济发展更有力度。
疫情是暂时的,发展是永恒的。抗击疫情只是“新基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运用的冰山一角,未来的经济发展必定离不开“新基建"的保驾护航。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国有企业要有新担当新作为,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生保障事业。因此,中央企业对“新基建”的理解,还应上升到战略高度,将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基础性工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来看待。
“新基建”风口已至,中央企业更应率先垂范,充分发挥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在数字化建设阵地上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数字化时代高高飘扬、愈发鲜艳。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周湘智)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转自中国电科公众号